据了解,成都市已经建立起覆盖市、县、乡、村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,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23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261个乡镇(街道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、3044个村(社区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,实现四个100%覆盖;率先完成12348与12345双号并行改革,探索“双中心”独立运行模式,提供7×24小时人工座席法律咨询服务,2019年以来,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110余万人次;探索开发“成都司法通”,融入“智慧蓉城”建设,注册用户131万,让城乡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公共法律服务。
四川省社科院黄泽勇教授等指出,不仅要建设一流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,更要在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化建设上作出示范,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,着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。
成都市建立了全国首个公共法律服务智库——锦观公共法律服务智库。专家学者建议充分激发成都作为公共法律服务改革创新“试验田”的潜能,推动更多的公共法律服务前沿技术、政策试点在成都先行先试、开花结果。
据了解,成都市首创申请法律援助“全域通办”制度,法律援助申请人可就近申请法律援助,被司法部在全国复制推广。修订《成都市法律援助条例》,通过地方立法取消事项范围限制、降低申请门槛、扩大经济状况免审范围,全面推行实行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,持续降低申请法律援助门槛。推行公证办理“最多跑一次”制度,被国务院确定为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,在全国复制推广。成都市社区(村)法律之家经验做法纳入《中央宣传部、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(2021-2025年)》全国推广。